《植物油抽提溶剂》新标准对浸出溶剂 生产和应用的影响
发布日期:2019-05-28 作者: 点击:
《植物油抽提溶剂》新标准对浸出溶剂
生产和应用的影响
张文良
(南京中商华天石化有限公司,南京 210033)
摘要:从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对《植物油抽提溶剂》新标准颁布实施后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新标准的实施促进了浸出溶剂的更新换代,也使浸出溶剂的生产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关键词:浸出溶剂;新标准;残溶;溶耗
中图分类号:TQ644.14;TE62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7969(2010)10-0071-03
2008年6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布了GB 16629—2008 《植物油抽提溶剂》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到2010年6月1日,该标准规定的1年过渡期已结束,原GB 16629—1996《6号抽提溶剂油》国家标准正式废止。现从标准的修订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对浸出溶剂的生产和应用趋势进行探讨。
1 标准的修订背景
溶剂浸出法制油工艺是目前从植物油料中提取油脂的最常用的工艺,具有油脂收率高,粕内残油低,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显著特点,尤其适用于含油量较低油料中油脂的制取。
在浸出溶剂的选取上,经历了选取高效溶剂到选取高效安全溶剂的发展过程。溶剂除了要具备对油脂的良好溶解性外,还要关注其可操作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目前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浸出溶剂是正己烷(正己烷含量≥60%),其他的溶剂如异己烷、异丙醇等也在逐步应用[1,2]。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溶剂浸出法制油,但受制于当时国内石油短缺的实际状况,溶剂的选取比较宽泛,从粗汽油、轻汽油到后来的6号抽提溶剂油。因而在标准的制定上,对一些项目的要求相对宽松,如馏程、苯含量、硫含量等指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标准已经不适应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对浸出溶剂的要求以及人们逐步提高的食品安全意识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家对原有的GB 16629—1996《6号抽提溶剂油》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
2 标准主要的修订项目
根据浸出法制油的原理及对浸出食用油质量的影响,主要对以下项目进行了修订。
2.1 馏程
馏程基本上控制了产品的组成,是浸出溶剂的重要质量指标。原标准的馏程为60~90 ℃(初馏点至98%回收温度),范围较宽,溶剂需要较高的回收温度(约120 ℃),因而加工所需的汽、煤、电等消耗较高,而应用新标准溶剂将降低能耗,符合节能减排大环境的要求。同时,因馏程较宽,其中的重组分不易分离,可能增加油脂和粕中的残溶,加工溶耗也相应上升。表1为使用不同浸出溶剂的溶耗比较。
表1 使用不同浸出溶剂的溶耗比较
溶剂的消耗途径除了残溶外,就是随废气、废水排放未能回收的部分。浸出溶剂如正己烷已于1990年被美国《清洁空气法案》正式列为对空气有害的物质,严格规定了加工吨料的溶剂消耗水平限制排放,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对超出规定消耗水平的,课以重罚。因此,溶耗的降低除了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提升了溶剂的环保性。
根据国内浸出溶剂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及趋势,标准中馏程指标修订为61~76 ℃(初馏点至干点回收温度)[1]。
2.2 苯含量
苯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在人体内不易被代谢(少量可以在肝脏和骨髓中进行代谢)。苯进入体内可在造血组织本身形成具有血液毒性的代谢产物,长期可引起骨髓与遗传损害。因而在国家食品安全法公布实施的大环境下,降低苯含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原标准指标:芳烃含量≤1%,新标准修订为:苯含量≤01%。
2.3 硫含量
由于浸出溶剂直接与食用油脂接触,如果溶剂中的硫残存于食用油脂中,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长期使用对生产设备也会产生侵蚀。原标准指标:硫含量≤0.012%,新标准修订为:硫含量≤0000 5%。
2.4 溴指数
溴具有强烈的氧化性,溴指数反映了溶剂中不饱和烃含量,溴指数越大,则不饱和烃含量越高。不饱和烃的存在影响产品储存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不利于食用油脂的质量保持。原标准指标:溴指数≤1 000,新标准修订为:溴指数≤100。
3 新标准的替代性和强制性
新标准前言中明确说明了新老标准之间是属于替代关系。2009年6月1日,新标准正式实施,但考虑到石化企业生产新标准溶剂需要一个过程,油脂加工企业也需要对设备进行相应调整并找寻新的货源,因此标准规定了1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两个标准并行,到2010年6月1日后,原标准正式废止。还应注意到,新标准的指标部分为强制性(原文为:本标准第3章和第4章为强制性[3])而非推荐性,油脂加工企业在浸出溶剂选取时须按此执行。目前食用油脂加工行业浸出溶剂选取时可采用产品的国家标准主要是GB 16629—2008《植物油抽提溶剂》和GB 17062—1998《工业己烷》,其他产品多以企业标准的形式出现。新标准的名称上,更加明确了其应用领域,也为相关监督检查部门提供了执法依据。
4 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浸出溶剂的应用现状及新标准的影响
41 浸出溶剂应用现状
国内油脂加工行业传统上是以6号抽提溶剂油作为浸出溶剂,但近年大型、超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大量涌现,使浸出溶剂的使用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企业虽然只占到加工企业总数的9%,但实际年加工量却占总加工量的80%。其加工设备大多是进口,在工艺要求上需要以正己烷为浸出溶剂,因而这些企业的不断增加带动了整个行业浸出溶剂的更新换代。同时,国内近年来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日益加强,国内一些溶剂生产厂家,推出了馏程相对较短,芳烃、硫含量更低的适合油脂加工企业使用、符合新国标要求的精制溶剂油。
目前国内浸出溶剂的使用现状是正己烷、精制抽提溶剂油、6号抽提溶剂油三分天下的局面。大型企业以正己烷为主;部分大中型企业考虑到成本、供应量等问题,以精制抽提溶剂油为主;而一些中小型油脂加工企业和特种油料加工企业,因其设备或成本所限,仍以6号抽提溶剂油为主。
2009年以来,国有大型粮油加工集团及地方粮油加工集团加大了对植物油加工行业的投入和整合,这些新投产的企业所用设备不尽相同,对溶剂的选择各有侧重,将对溶剂的使用格局产生影响。
42 新标准可能带来的影响
按照新标准的要求,6号抽提溶剂油将退出油脂加工行业。受诸多条件影响,如部分小企业仍用常压设备生产,地方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等因素,这将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植物油抽提溶剂的用量可能迅速上升,但会受到产量、地域和监督检查力度等条件的影响。中石油多数企业不准备对设备进行技改,因而不再生产用于植物油加工行业的抽提溶剂。生产地域的不平衡,可能造成物流成本的上升,使企业从综合成本出发考虑溶剂的选取。管理力度是浸出溶剂更新换代的重要促动因素。
正己烷的用量缓步而非跳跃性的增长。随着新企业的投产和老企业的设备改造,正己烷用量增长的大趋势是有的,但不是简单地把其他溶剂的总用量直接过渡到正己烷。在设备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企业应用正己烷作为浸出溶剂,溶耗将大幅下降,因而正己烷的用量虽会增长,但应是缓步增长,而非简单替换式的跳跃性增长。
5 新标准对浸出溶剂生产企业带来的影响
浸出溶剂生产企业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各石化公司及地方炼厂。新标准颁布后,各石化公司首先根据自己的设备情况和周边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的使用情况,对生产进行了相应调整。如中石油系统的多数生产企业和部分中石化生产企业,不准备对装置进行调整以生产新标准溶剂,产品的名称也做了相应的更改,如“C6混合烷烃”、“6#化工用溶剂油”、“工业用轻质溶剂”等。而同时也有一些企业进行了设备的全面改造,以生产新标准溶剂或者直接升级到生产正己烷,如长陵炼化、武汉石化、洛阳金达石化等企业。总体来看,新标准浸出溶剂的供应量会大幅度上升,但尚不能达到原标准浸出溶剂的总量,正己烷产品的产量将大幅度上升。另外溶剂油产品定价机制的改变,即以该产品的原料及生产成本并参照93#汽油的售价来推定产品的销售价格的定价方式,使得石化企业以经济利益为生产根本,即在溶剂价格理想的时候增加溶剂的生产量,而在成品油价格理想的时候降低溶剂的生产量,这种生产方式,可能对溶剂的长期稳定供应产生影响。另外地方炼厂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求保持市场的份额,进口商品正己烷也适机进入抢占市场,这些因素都将给浸出溶剂的市场带来更多的变化。
浸出溶剂更新换代的趋势是必然的,只有适应这种趋势,才能保证产品的品质,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张晓飞,李昌,刘方波,等.非烃类物质作为食用植物油浸出溶剂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油脂,2008,33(2):1-4.
[2] 马传国,程亚芳,朱玉魁.异丙醇溶剂浸出大豆油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7,32(1):21-24.
[3] 龙华骊.《植物油抽提溶剂》国家标准编制说明[R].北京:中石化石油科学研究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