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脂化工行业现状与展望
发布日期:2019-02-25 作者: 点击:
中国油脂化工行业现状与展望
张华涛
(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协会,北京 100044)
中图分类号:TQ645;F40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3-7969(2010)09-0009-04
中国的油脂化工行业是从肥皂开始的,相对于国际同行起步较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基础油脂化学品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使得中国油脂化工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最近几年石油价格的巨幅震荡给油脂化学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环保、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油脂化学品正是迎合了这样的需求。因此,公众对油脂化学品的关注度大幅提高,也推动了油脂化工行业的发展,使油脂化工行业日渐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之一。
1 中国油脂化工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油脂化工行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以国内自主开发的技术为主,局限在肥(香)皂生产和肥皂的联产品硬脂酸、甘油等,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技术比较落后。
(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实行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开放的国家政策,通过引进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使得企业的生产规模有了明显的扩大,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中国油脂化工行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快速增长阶段。2003年至今,国外大型跨国集团(主要是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一些跨国集团)的大量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同时,国内有实力的企业也纷纷新建或扩建生产装置,企业生产规模与集中度大大提高,油脂化工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
2 中国油脂化工行业的现状
21 原料进口情况
我国油脂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料棕榈油、椰子油、棕榈仁油等的供应全部依赖进口,主要进口国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表1列出了2003年~2009年中国原料油脂的进口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到2009年,我国原料油脂进口量已接近200万t。从油类来看,棕榈硬脂从2006年开始进口量明显下降,至2008年仅为6352万t,比2005年下降了574%,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进口关税的调整对市场的影响。经过中国洗协油脂化工应用专业委员会及业内相关企业的不懈努力,棕榈硬脂进口关税于2008年降为4%,2009年降为2%。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棕榈硬脂进口量大幅增长,比2008年增长了1倍,说明随着棕榈硬脂关税的降低,众多原先进口氢化油、混合油的企业转而进口棕榈硬脂。椰子油进口量呈上下波动状态,说明椰子油进口主要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棕榈仁油进口稳步增长。
表1 2003年~2009年中国原料油脂的进口情况 万t
22 油化产品生产情况
目前,中国油脂化工产品以基础油脂化学品为主,主要包括脂肪酸、脂肪醇、脂肪胺以及甘油等。这些基础油脂化学品经过诸如氢化、乙氧基化、磺化、硫化、皂化等反应,能够生产出众多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可应用于塑料、橡胶、纺织、日化、皮革、造纸、油田等诸多领域。
221 脂肪酸 2003年以前,国内脂肪酸生产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并且工艺比较落后,产品较为单一。2003年以后,由于外资的大量进入,带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所兴建的工厂规模较大,工艺比较先进,主要为进口设备和工艺。目前,单套装置的油脂水解能力都在100 t/d以上,大多都在200~350 t/d。大型脂肪酸工厂的投产,为下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改变了油化原料长期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并使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的油化原料生产基地。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国形成的油脂水解产能大约为190万t/a(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国内油脂水解能力近几年不断增长,与2000年相比,2009年油脂水解产能翻了近2番。
图1 油脂水解产能变化情况
近几年,随着装置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下游产业的不断发展,脂肪酸产量也在不断增长。据中国洗协统计,2009年全国脂肪酸(含硬脂酸、油酸、皂粒、脂肪酸甲酯及其他混合酸类)的产量为781万t,其中硬脂酸622万t,皂粒107万t。进口量近几年变化不大(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产量有所下滑外,整体趋势是稳步增长的。但与国内油脂水解产能190万t/a相比,实际上目前产能利用率还不到50%,表明国内油脂水解能力已经显现严重过剩态势。
图2 脂肪酸产量、净进口量和表观消费量
图3是近年来硬脂酸产量和进口量情况。从图3可以看出,2009年硬脂酸产量有一个较大幅度增长,而进口量近几年变化不大。
图3 近年硬脂酸产量和进口量情况
图4是脂肪酸在下游行业应用的分布情况。由图4可以看出,脂肪酸用量最大的是塑料行业,其次为橡胶行业、纺织助剂行业、表面活性剂行业等。上述4个行业已经占了脂肪酸应用的70%。
图4 脂肪酸在下游行业应用分布情况
222 脂肪醇 国内脂肪醇产能近年来也迅速膨胀,并且主要是天然醇产能的增长(见图5)。
图5 脂肪醇产能变化情况
从图5可以看出,2006年~2008年国内脂肪醇生产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到2008年,国内脂肪醇产能已达到54万t。2009年国内脂肪醇未见有新增产能。国内企业依然以辽宁华兴为龙头,但随着连云港益海-沙索以及如皋德源的相继投产,不但增大了国内的产能,也使得国内的脂肪醇产品品质得到了很大提升。
从图6的数据可以看到,脂肪醇产量近几年变化不大,除统计不完全等原因外,由于原料价格等因素,导致脂肪醇企业开工率一直不足。进口量方面,2008年之前一直波动,变化不大,但在2009年,脂肪醇进口量实现了跳跃式增长,达到了207万t,这其中还不包括从南非进口的工业脂肪醇538万t(因为我国的表面活性剂行业不使用进口的南非脂肪醇),若加上从南非进口的数量,2009年我国进口的工业脂肪醇与十二醇、十六醇及十八醇共计有261万t。进口量猛增的原因主要是,根据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我国从2009年7月起从东盟进口的脂肪醇的关税降至零,零关税促使脂肪醇进口量大增。表面活性剂用脂肪醇主要进口国家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约占总进口量的60%。
2009年,脂肪醇国内表观消费量已达到3405万t,主要以十二、十四混合天然醇为主,下游应用主要用以加工成表面活性剂,以及应用于纺织助剂、印染助剂等领域。在食品、造纸、纺织、机械和建筑材料等领域,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图6 脂肪醇产量、净进口量、表观消费量情况
223 脂肪胺 脂肪胺及其衍生物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作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也有相当部分用于织物柔软剂、抗静电剂、杀菌杀藻剂、防腐剂、乳化剂等等。近年来,脂肪胺的生产与市场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仍然是以张家港飞翔和山东博兴华润为主导的市场格局,生产集中度非常高,也是国内油化行业中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产品。脂肪胺工业以伯胺和叔胺的产能最大,国内目前产能大致为伯胺6万t/a、叔胺7万t/a(见图7)。
图7 脂肪胺产能变化情况
图8 脂肪胺产量变化情况
从图8可以看出,脂肪胺产量近年来一直稳步增长,到2009年总产量已达到1089万t。从图8可见,叔胺产量近两年增长较快,而且产能利用率较高,2009年产量已接近产能。
224 甘油 国内甘油的主要来源为脂肪酸、脂肪醇和制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近年来也有发展生物柴油带来的一部分甘油。目前,国内甘油市场仍然存在缺口,每年的甘油进口量仍然较大。2009年国内甘油(含工业、药用和特种等)的产量为1351万t,进口量为11万t,进口量约占甘油需求的45%。上述数据还不包括来源于生物柴油生产所产生的粗甘油的进口与加工。近年来,国外粗甘油大量进口到国内,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技术和设备原因,精制过程中污染物大量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这些粗甘油的进口,也对国内精制甘油的市场产生了一定冲击。
从图9可以看出,国内甘油目前50%左右应用于生产醇酸树脂,其次是应用于药品、化妆品。目前,很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始关注甘油生产、精制和深加工的研发工作,较为热门的是将甘油深加工成一些化工中间体,如环氧氯丙烷、1,2-丙二醇等,以及一些终端化学品,如碳酸甘油酯、聚丙烯、丙烯酸等。国内外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上述项目的产业化实践。
图9 甘油下游市场情况
225 生物柴油 目前,生物柴油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被全世界认为是石油的理想替代品,因而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有报道称,全球生物柴油产能已达到4 000万t/a以上。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是动植物油脂,迅猛发展的背后带来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最直接的就是“与粮争地”,导致粮食及食用油脂短缺,粮油价格上涨。为解决这些问题,木本植物等非粮食作物的开发利用、微藻产油技术等成为了研究热点。
国际上对生物柴油的热衷也引发了国内蜂拥而上的局面,大大小小上马了几十套装置,国内生物柴油产能也已超过300万t/a。然而,由于原料短缺及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等原因,国内这些装置大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能利用率极低。解决原料来源及相配套的技术问题,是国内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关键。同时,政府针对生物柴油出台一些扶持、优惠和鼓励的政策措施也是推动该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3 中国油脂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1)油脂化工行业在中国还将迎来更大发展。
油脂化学品涉及下游行业领域比较广,目前虽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对原料进口依赖程度高、受原料价格波动影响大、部分原料与产品关税倒挂等,但在过去的几年中仍然没有妨碍行业的高速发展。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和民众对绿色、环保化工产品和可再生资源的日益重视,油脂化学品将会应用到更多领域,油脂化工行业将会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将会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
(2)油脂化工企业日益关注“内功”修炼。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油脂化工行业在经历了2003年~2007年的高速发展阶段后,目前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已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期。企业在前几年做大扩张的基础上,现在开始向做强企业转变,注重修炼“内功”。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优化产品结构,向上或者向下延伸产业链,形成企业自身的特色是企业向前发展的关键。
(3)注重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企业转型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随着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环保要求的不断深化,企业将逐步把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放置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水平低的落后生产能力,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产品应用领域,最终实现企业转型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4)企业的国际营销能力将不断提升。
随着国内产能的不断扩张,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现代化营销手段的不断发展,国内生产的大量高品质的油化产品将通过电子商务、经销代理商等各种手段陆续打入国际市场,从而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5)行业组织的地位日显重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不断加大。如何规避企业风险,是每个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对油化企业而言,原材料和产品价格的不断波动,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是企业风险的主要因素。在引导企业规避风险方面,行业组织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行业组织也将起到沟通信息、出谋划策的作用。例如,利用行业组织的平台,及时将市场和政策信息传递给各组织成员,提供企业决策的依据;代表行业与政府对话,积极争取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企业之间定期沟通,分析市场走势,研究相应对策等等。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将有利于引导行业向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为油化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网址:http://www.oilfat.com/news/1437.html
相关标签:油茶籽油
下一篇:油茶籽油加工和油茶资源综合利用